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浙江乡村治理创新的实践历程和重要启示——基于若干典型样本的考察
王雪春;
摘要(Abstract):
新中国成立70年,浙江乡村治理实践产生一系列典型的创新样本。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永嘉燎原社的"包产到户"、诸暨的"枫桥经验"和长兴长城公社狄家斗村大队的"联产到劳"实践都是在特殊情境下的"理性实验"。改革开放后,温岭民主恳谈、常山民情沟通日和德清乡贤议事会等实践为乡村治理嵌入协商元素,积累了基层民主协商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宁海36条村级权力清单、农村文化礼堂和桐乡"三治"合一的探索,标志新时代乡村治理创新进一步升级,开拓了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路径。其重要启示是强烈的问题意识是乡村治理创新的逻辑起点,理念超前的顶层设计是乡村治理创新的政治优势,基层党委和政府的主动担当是乡村治理创新的关键力量。
关键词(KeyWords): 乡村治理创新;“三治”合一;温岭民主恳谈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王雪春;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中共永嘉县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头——浙江永嘉县包产到户的实践[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133.
- [2]吕剑光.“枫桥经验”的前前后后[J].人民公安,1997,(19):46-48.
- [3]罗兴佐.基层治理制度创新是如何可能的——基于浙江宁海“36条”的调查[J].求索,2018,(5):137-143.
- [4]牛!桐乡首开先河的“自治、法治、德治”被写入十九大报告![EB/OL].https://www.sohu.com/a/198774369_578933,2017-10-19/2019-07-23.
- [5]朱战辉.富人治村与悬浮型村级治理——基于浙东山村的考察[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7(4):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