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天勇;
中国经济发展方面最大的问题是结构偏差和扭曲,这反映在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和服务业比率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企业规模结构、每千人口拥有企业数量之间,经济发展总量与产业竞争力之间。因此,对我国的发展模式需要进行深度调整,防止跌入模式陷阱。调整发展模式,重要的是进行发展格局组合和发展道路方面的思路考虑及战略设计。
2010年03期 No.69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李桂芹;
农业是强基础、促发展、安天下的战略产业,粮食是保生活、平物价、稳民心的关键商品。粮食安全问题,既是关系全球的经济问题,也是备受关注的政治问题。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在全国粮食生产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规划,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重要支撑,同时,还可以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0年03期 No.69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李硕雅;
黄河三角洲资源丰富,优势明显,开发潜力巨大,但是由于生态环境脆弱、淡水短缺、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原因,严重制约了该区资源开发的规模、速度和深度。区域经济的发展既要考虑区域资源的优势又要考虑其环境承载能力,作为资源富集但生态环境脆弱的黄河三角洲地区,选择高效的生态经济产业化发展模式成为加快黄河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首选模式。
2010年03期 No.69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罗海林;
标准作为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之一,是维护市场秩序和推进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基石。我国旧的标准化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现象发展的需要,应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行业自主"的标准化新体制。然而在这一新体制下,"行业自主"的标准化规制可能带来限制竞争行为,应充分发挥标准化的积极作用来保障市场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
2010年03期 No.69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倪德刚;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需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毛泽东历来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问题。他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要使之群众化,要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要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反对党八股、教条主义,以新鲜活泼、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取而代之;要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还必须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错误倾向。
2010年03期 No.69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张晓峰;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的提出,我国乡镇治理模式的动员式权威弱化,走向分权和自治的乡镇治理成为实现地方善治的重要基石。然而,这个过程仍被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所困扰。出路就是努力促使乡镇治理模式从动员式的乡村民主建设向农民自主性管理的目标方向发展,通过农村公民精神的培养,构建中国民主的制度基础。
2010年03期 No.69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刘德军;王永华;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利用和限制"、"改造和消灭资本主义"、"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和"使资本主义绝种"等四个阶段。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毛泽东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判断失误,亦有国际因素的影响,还有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与生产力落后这一基本国情相矛盾的思想根源。理清这些问题,会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启示。
2010年03期 No.69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韩宏亮;
新社会阶层整合过程中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一是价值观念整合存在薄弱环节,表现为主流价值观念社会整合功能弱化,对新社会阶层的思想特点研究不够,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实效性。二是政治参与整合的渠道不畅,表现为入党、从政渠道不畅,政治社团的整合渠道不畅。三是民间组织整合功能发挥不够,表现为民间组织发展程度低,对新社会阶层的吸纳能力不强。
2010年03期 No.69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陈挺;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存在一些不和谐音符,从某种角度上说,它们是由社会不公所引起的。然而,社会公正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密切,前者是后者的伦理基础和内在要求;后者是前者实现的物质环境和保证。以社会公正为视角解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音符,实现社会公正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统一,是理性认识问题的关键。
2010年03期 No.69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周游;2010年03期 No.69 3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 李向阳;
是否存在"普世价值","普世价值"的理论是否正确,"普世价值"对现实是弊是益,我国学术界关于"普世价值"问题的研究出现了百家争鸣现象。把"普世价值"的来龙去脉进行梳理和综述,将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这一理论学说究竟是科学抑或是伪科学。
2010年03期 No.69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李福顺;董新强;2010年03期 No.69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 隋向萍;2010年03期 No.69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 乔丽军;
主体的超越性精神与内外规约性的互动是对辨证法运动发展规律最具有特点的展现。在中国与西方,辩证法以两种不同的演示逻辑展现着事物发展的规约性与超越性。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看到内在与外在的规约性对事物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却忽视了主体内在超越的自由精神,将辩证法的"真理"等同于自然,主体的超越自由成了对自然的顺从。西方近代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过分强调了主体内在超越性的作用,从康德的"先验辩证法"经过费希特的"正题、反题、合题"的危险跳跃,最终形成黑格尔的"否定性"辩证法,从而将主体内在的超越性"极端化"。马克思的"合理形态"辩证法正是在继承黑格尔"否定性"辩证法的基础上,以实践契合规约性与超越性,从而达到对辩证法本质的揭示。
2010年03期 No.69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周俊森;
起源于西方国家的权变理论为社会的各类管理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明确的方法指向,而该理论系统组成部分之一的菲德勒权变理论从管理环境角度出发,研究具体的管理活动过程。此外,中国儒家文化也认为管理活动应适时而变,提出"通权达变"的思想。以权变思想为视角,探究新时期我国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提升,很有必要。
2010年03期 No.69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赵永青;2010年03期 No.69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张书林;
中国共产党作为来自人民、服务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必须制度化。现行的党联系群众制度在适应性与结构性上的缺陷,决定了与时俱进创新党联系群众制度的必然性。由于党联系群众制度的运行需要借助适当的方式,所以,创新党联系群众制度的同时也要同步创新党联系群众的方式。
2010年03期 No.69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蒋仁勇;
建设学习型政党并非仅仅是对西方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借鉴,它首先是对中华民族优秀学习教育思想的传承。建设学习型政党要汲取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必须重视扬弃儒家、道家、佛家学习教育的思想。
2010年03期 No.69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李天明;刘莹;
通过对哈尔滨市香坊区社区党建工作的调查可以看出,社区党建工作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必须发挥社区服务型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社区党组织和单位党组织的协调机制,完善社区党组织工作和服务网络建设,在健全党员分类管理基础上深入挖掘社区"资源",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2010年03期 No.69 56-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赵晖;
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发展迅猛,它以强大的影响力、渗透力和独特的互动性使我们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科学化解舆论危机,努力使网络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和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绿色空间,已是当前党政领导干部面临的现实课题和紧迫任务。
2010年03期 No.69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李小曼;
党内生活中的潜规则正在党内大行其道,严重威胁着党的民主法制建设。执政地位赋予的权力、经济转型期利益的博弈构成了党内潜规则滋生和蔓延的政治经济基础,封建道德的残余和西方道德危机的影响助推了潜规则的盛行,领导体制和制度建设的缺陷使潜规则难以得到有效制约。对于这种社会现象,视而不见或极力否认都是不可取的。
2010年03期 No.69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宋庆森;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同国有企业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要搞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建设,就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到开展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努力把党的工作与经济工作密切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党的工作与经济工作密切结合的实现途径。
2010年03期 No.69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董鸿扬;杜丹;
哈尔滨市创建文明城市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硬件建设差距较大,对"软指标"重视不够,城市环境没有较大改观,公共秩序有些混乱,等等,要查明问题存在的原因,加大治理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把哈尔滨尽快建设成为全国文明城市。
2010年03期 No.69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赵鹏;王秀琴;
发展游旅业,对促进哈尔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哈尔滨南部地区特别是平原区,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要加大"731"遗址的建设力度,开展"航空工业游"新项目,打造特色"生态旅游"新品牌,在哈尔滨"南拓"中,做好旅游业发展这篇大文章。
2010年03期 No.69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尚瑞;
21世纪是城市世纪,也是人类进入以城市为主体的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城市现代化问题备受人们关注。通过现代化大都市的特征及与哈尔滨市指标体系的对比找出哈尔滨的不足,吸收国外现代化大都市建设可资借鉴的经验,从加快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营造良好城市环境、塑造独特城市形象、加快城镇城市化进程等方面着手,促进哈尔滨都市圈的协调发展。
2010年03期 No.69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