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孔子幸福观之比较A Comparison between Marx's and Confucius' Views on Happiness
余镜心;黄晓云;
摘要(Abstract):
幸福从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从古至今,各家各派都未停止过追寻幸福真谛的脚步。作为世界两大重要思想资源的代表人物,中国大思想家孔子与“千年伟人”马克思也围绕“幸福”进行过深刻的思考,从前者的以道德至善、精神至上再到后者的立足现实、追求精神与物质双重美好,无一不闪耀着他们思想的光辉。两大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划时代相遇,既有碰撞,又有着共通之处。二者皆以人的本性需求为基础发展出自己的幸福理论,并主张真正的幸福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习近平幸福观应运而生,对马克思幸福观的秉承与对孔子幸福观的创造性转化,使其更具有科学内涵与文化底蕴,为进一步促进现代社会文明发展和改善社会生活提供了更具启发性的意识形态资源。
关键词(KeyWords): 马克思;孔子;幸福观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长江大学教研项目“新时代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理念与实践研究”(JY2020034)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s): 余镜心;黄晓云;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77.
- [3]尚建飞.弘道与乐:孔子幸福观的基本结构[J].道德与文明,2016(1):64-71.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
- [5]张方玉.生活何以更加幸福:儒家传统幸福观及其现代启示[J].道德与文明,2010(5):74-79.
- [6]朱熹著,黎靖德编.朱子语类:第3册第34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8:883.
- [7]苏俊霞,赵红星.论孔子的幸福观及其现实意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29-34.
- [8]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奠基[M].杨云飞,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3.
- [9]方松华.中西幸福观之比较研究[J].社会科学,1995(2):34-41.
- [10]杨国荣.善的历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