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
杨小军,陈建科
摘要(Abstract):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从信仰的社会功能来讲,法治信仰发挥着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社会伦理价值和力图根本解决人生问题的作用。法治信仰的实质是法律至上。选择法律至上,是历史经验的验证,是解决现实问题和担当未来使命的选择,是国家权力归属以及市场经济的必然逻辑结果。法治不仅应当形式上被信仰,而且应当是一种民主政体下的美德,一种政治自由,一种人文关怀。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最重要的就是信仰形式或仪式的外在强化,违宪审查机制的激活以及法治宣传特别是饭碗与兴趣分开意义上的法治宣传。
关键词(KeyWords): 法治;信仰;法律至上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杨小军,陈建科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尤素福·景连庆.信仰的力量[J].中国穆斯林,2002,(6).
- [2]李向平.20世纪中国的“信仰”选择及其影响[J].学术月刊,2012,(5).
- [3]金一南.信仰的力量[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7).
- [4]吕大吉.关于宗教本质问题的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1987,(5).
- [5][美]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梁治平,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90-91.
- [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029/c1001-25926893.html
- [7][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许明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 [8]章剑生.现代行政法基本理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109-114.
- 1这里的信仰是一种心理能力或者心理倾向,既包括宗教信仰也包括非宗教信仰。
- 1孟德斯鸠认为,当美德不复存在时,野心和贪婪,谁能够接受它,他将渗入他们的心中。因为欲望,目标改变了,过去喜欢的,现在不喜欢了,过去守法获得了自由,如今却用获得的自由对抗法律。每个公民都像从主人家中逃出的奴隶。过去的准则变成了如今的戒律,过去的审慎如今被视为胆怯,而占有欲却不被认为是贪婪。个人的私有财产过去汇聚成为公共金库,如今的公共金库却成了个人的私有财产。共和政体变成了强取豪夺的对象,它的力量至此则变成了个别人的权势和普罗大众的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