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
沈广明
摘要(Abstrac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的发展创新提出新的要求。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符号、思想观念与逻辑体系。强化马克思主义语言系统能力、激发哲学思想生命力、完善哲学话语体系,将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通畅运行提供理路支撑。
关键词(KeyWords): 马克思主义;语言系统;哲学思想;哲学话语体系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沈广明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3]张顺洪.关于当前的意识形态斗争[J].政治学研究,2009,(3):11.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24.
- [6]贺来.中、西、马哲学的融合与民族“哲学自我”的重构[J].学术月刊,2008,(3):37.
- [7]艾思奇.艾思奇全书: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46.
- [8]袁名泽,詹石窗.儒家思想符号化及其社会功能[J].中华文化论坛,2012,(5):157-162.
- [9]韩庆祥.哲学话语体系:现实逻辑与中国问题[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2):5.
- [10]郑忆石.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的构建:挑战、问题、对策[J].观察与思考,2015,(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