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革命性叙事话语的历史分析与现代转换
薛小荣;陆旸;
摘要(Abstract):
通过革命性叙事话语的传播对社会进行整体改造,是中国共产党维护党的声誉、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方式。从革命型政党到现代执政党的转型,中国共产党始终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形势和党的中心任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要求,及时调整、充实和完善党的既有话语内涵,在吸纳、接收和消化新的社会意识成果的基础上,逐步确立起了适应现代治国理政的新的话语体系。
关键词(KeyWords): 中国共产党;革命性叙事话语;内涵转换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课题(12CDJ008)
作者(Authors): 薛小荣;陆旸;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美]丹尼斯·K·姆贝.组织中的传播和权力:话语、意识形态和统治[M].陈德民,陶庆,薛梅,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 [2][美]尼尔·波斯曼.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2.
- [3][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冯克利,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9.
- [4][美]大卫·斯隆.美国传媒史[M].刘琛,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序言.
- [5]王智.当代中国政治结构变迁——以执政党为中心的政党—政府—社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32.
- [6][美]哈罗德·D·拉斯韦尔.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M].杨昌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138.
- [7]Franz Schurmann:Ideology&Organization in China,Berkeley,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6:1.
- [8]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04.
- [9]刘建军.单位中国:社会调控体系重构中的个人、组织与国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 [10]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群众组织(1949.10—1997.9)[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1.
- [1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北京: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299.
- [12][美]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变迁[M].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5:58.
- [13][法]尼科斯·波郎查斯.政治权力与社会阶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213.
- [14][美]沈大伟.中国共产党:收缩与调适[M].吕增奎,王新颖,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 [15]樊浩,等.中国大众意识形态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6.
- [16]尹汉宁.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J].求是,2013,(18).
- [17]李永刚.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督[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0-21.
- [18][英]安德鲁·查德威克.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M].任孟山,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117.
- [19][美]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肖志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