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访问量:36178

经济探求

  • 国企改革要紧紧抓住“三化”

    谢鲁江;

    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围绕国企改革所进行的制度创新可以概括为国企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和国企改革后新的运行模式的构建两个方面。国企改革的目标模式就是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在确定国企改革目标模式后,运行模式的构建以及相应的改革,就成为国企改革的主要任务。国企改革的运行模式的构建,需要紧紧抓住市场化、资本化、契约化这"三化",并围绕"三化"来考虑制度的设计安排和改革举措的实施。其中,市场化是国企改革不可动摇的根本方向,资本化是国企改革新的中心任务,契约化是构建国企新运行模式的基本方式。

    2015年06期 No.102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哲学与思辨

  • 微时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赵书昭;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当前主要社会思潮之一。在微时代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存在和传播具有了新的特征,并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削弱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疏离了传统校园人际关系和组织关系;挑战了新兴的高校网络教育;加大了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监测难度。应对策略主要有:一是加强高校教师群体的政治思想水平和责任意识;二是不断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三是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具备现代信息素质,融入微时代;四是开创高校德育工作的大格局。

    2015年06期 No.102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当前大学生群体政治态度生成要素分析

    齐尚晓;孙丽芳;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主流意识形态遭遇国内外多元社会思潮的强烈冲击,分化、分流现象凸显。高校一贯是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主阵地,它面临的严峻挑战为大学生群体政治态度的生成融入多元变数。大学生群体的政治态度生成是一个繁杂的过程,它的成因元素是多元的、复杂的、具有时代特性的。社会转型期的意识形态斗争形态的转化是政治态度生成的新时代背景,从众心理等多元因素的促发是政治态度生成的内在考量要素,网络元素、群体记忆等新要素的融入使政治态度生成体系架构得以构建,为大学生群体政治态度的成因研究提供新视角。

    2015年06期 No.102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科社新探

  • 社会协同治理视角下的基层协商民主——以宁波市为例

    孙琼欢;

    基层协商民主的发育过程事实上就是社会力量纳入治理结构的过程,是社会协同政府治理的手段。宁波市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呈现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特征,在增强决策的合法性,化解社会矛盾、提升政府行政能力等方面体现了治理机效。但政府强力导入下的协商民主模式也显现出了一定的缺陷,即社会发育的欠缺、协商民主的平等性、代表性缺少技术手段支撑等问题。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和技术手段创新,培育协商主体,发挥社会的能动作用,促使当前以政府为主导的协同治理向以社会为主导的协同治理模式的转变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2015年06期 No.102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共产主义思想研究

    刘云;

    共产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共产主义也是个体人实现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归宿。《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的重要著作,在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上系统而成熟地阐述了其共产主义思想。从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源、具体内容、地位作用及其对现实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探究,意在凸显《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和价值意义。

    2015年06期 No.102 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党建园地

  • 四个“三十年”: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继起

    涂小雨;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历了四个"三十年"的伟大历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创了中国共产党两个"三十年"的伟大历程,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探索了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个"三十年"的伟大历程,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第四个"三十年"的伟大历程,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并将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个百年基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5年06期 No.102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党建理论研究的若干思考

    蔡文华;

    党的建设理论研究是对党建实践的经验总结和方向指引,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党建工作面临诸多新考验,引发了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党务工作者和理论界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不断关注前沿热点,创新研究方法,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既帮助解决了现实难题,也从理论上回应了人们的疑惑。但是有些研究存在一定的重复,有的研究重宣传,轻学理,还有部分研究缺乏问题意识,实效性不够强。为提升党建理论研究的实效,需要把握好党建理论创新的价值维度,突出理论的问题意识,避免理论表述的口语化和概念化,做到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根基。

    2015年06期 No.102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全面从严治党 净化政治生态

    蒋妍;

    政治生态是指一定政治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生态联动。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通过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坚持不懈反对"四风",加大力度反对腐败,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呈现清净明朗的态势,政治生态向好的方向发展。

    2015年06期 No.102 43-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行政论坛

  • “互联网+”时代网络空间治理策略

    杨冬梅;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党和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提出新要求,需要建立相应的网络空间规则和机制以促进我国网络空间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但我国网络空间治理仍面临诸多问题:治理理念滞后;缺乏总体战略设计,管理体制存在明显弊端;法治建设不完善;信息技术不科学,网络安全可控能力不强;网络安全人才匮乏;网络安全扶持政策不足,多元融资渠道尚未建立;等等。"互联网+"时代网络空间治理应从加强组织领导和协同联动机制、建立健全信息交流合作机制、推进网络空间法治体系完善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引导、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强化人才培育和引进等方面进行。

    2015年06期 No.102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建设的困境及其超越

    陶建武;

    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引导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网络舆论负效应的迅速扩散会产生严重的政治社会后果。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建设面临着体制、机制、观念、受众、市场等五方面的现实困境。这些现实困境内在要求地方政府加强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建设,提高自身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把握好权力监控与权利保障的关系、推动网络舆论引导的法治战略、通过推动信息公开以重塑地方政府公信力、建立网络舆论的分类引导机制以及构建政府与市场的合作引导模式将是中国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建设的战略路径。

    2015年06期 No.102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基层公务员队伍管理创新的路径研究——基于大数据的视角

    谭诗赏;陈捷;

    我们身处一个大数据的时代,数据正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大数据对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产生变革性的影响。大数据时代是加强和创新基层公务员队伍管理无法回避的新环境,而基层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能力关乎到党和政府形象以及人民利益的现实诉求,面对大数据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需要创新基层公务员队伍管理的研究方法和有效途径,树立大数据思维,充分利用大数据思想和技术,构建应用大数据的基层公务员队伍管理的长效发展机制,不断提升基层公务员队伍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2015年06期 No.102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社会学研究

  • 黑龙江省民生问题的现实分析与解决对策

    敬海新;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各级政府要把民生工作当作义不容辞的基本职责,要把有限的财力用以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和改革发展的成果。作为欠发达地区的黑龙江省,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的制约,经济发展基础薄弱,财政并不宽松,民生工作任重而道远。要抓住民生领域的最重要和最薄弱环节,以社会建设和民生发展为重点,促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

    2015年06期 No.102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公共危机治理战略体系建构

    刘家明;

    在高风险社会,公共危机治理必须上升到社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以实现治理的总效果最优为战略目标。根据环境分析、系统论、文化适应战略、制度支撑战略、结构追随战略的战略思想,制定了转危为机、系统治理、文化治理、治理法治化、结构再造的危机治理战略。相应地确立了致力于文化建设的危机教育、基于多元主体的网络协同治理、基于不同对象的分类治理、基于危机周期与治理过程的动态治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升、基于运作条件的平台治理等六大策略。

    2015年06期 No.102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社会治理视角下移民的社会融入问题研究——以浙江省某移民安置区为例

    王斯恬;

    浙江省某移民安置区移民对新社区的社会融入,在生产生活、社会关系、文化认同等方面存在一些特点:在生产生活方面,年青移民利用下山安置的机会主动创造新的社会经济空间,老一代移民没有完全脱离原有的经济社会环境,又逐渐被动地适应安置地的经济生活方式;在社会交往方面,移民牢固的熟人圈和本地人对移民的态度影响了移民对当把社会关系的融入;在文化认同方面,身份的模糊、文化习俗的差异使得移民存在着矛盾冲突的心理,影响了对当地文化的认同。为此应从加强移民认知融入、组织融入、服入融入以及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入手,解决移民的社会融入问题。

    2015年06期 No.102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

  • 哈尔滨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的思考

    宋魁;宋晓松;

    国家沿边开放战略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为哈尔滨对外开放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国家打造"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及黑龙江省委的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对于哈尔滨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通过积极开展对俄合作,把哈尔滨打造成对俄商贸中心、对俄物流中心、对俄科技合作中心、对俄产业合作中心、对俄文化旅游合作中心、对俄金融合作中心、对俄合作会展中心、对俄合作信息咨询中心和对俄合作人才培训中心,最终把哈尔滨打造成对俄合作中心城市。

    2015年06期 No.102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哈尔滨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对策研究

    徐向峰;

    哈尔滨农业产业化经营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但仍存在龙头不强、链条不长、利益联结不紧密、合作组织发育迟缓、社会化服务不足等问题。哈尔滨要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必须以建设高标准生产基地做强"第一车间",以壮大龙头企业培育产业化集群,以培育"龙头型"合作社强化"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以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精深加工层次,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提升市场竞争力,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创新服务方式。

    2015年06期 No.102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