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访问量:36178

哲学与思辨

  • 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观点的批判和超越

    高红雨;

    马克思的劳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黑格尔对劳动观点的理解和阐释。黑格尔把劳动从仅仅作为经济范畴中解放出来并赋予哲学意蕴。劳动在黑格尔那里是人的本质,是人和自然的中介,在社会中起到重要作用。黑格尔看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的片面化,但他认为抽象的精神的劳动才是真正的劳动,消除片面化的劳动只有通过自我意识、精神的发展。因此,他的劳动思想也就成为无果之花。理解黑格尔劳动观点的内涵,从中挖掘出马克思对其批判性超越之所在,对于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劳动思想,发现其当代革命意义,解决当下实践问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019年03期 No.123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什么——国内学术界40年研究概略和述评

    彭志恩;

    随着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深化,人们对实践范畴的讨论逐渐由认识论领域转入世界观和本体论领域,并由此引发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特征的集体反思。在集体反思过程中,起初主要形成辩证唯物派和实践派两大派别,两大派别内部又形成"派中之派"。此外,在讨论初期形成的"历史唯物主义一体化哲学"主张,进入新世纪以来形成的"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主张,以及"辩证、历史、实践的唯物主义"主张,共同代表了一种走向综合的趋势。

    2019年03期 No.123 18-2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经济探求

  • 以多功能农业发展助推黑龙江省乡村振兴

    李永亮;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涉及诸多领域的系统性工程,包括乡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振兴,同样也包括乡村生态文明的进步。换句话说,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来看,乡村振兴也是乡村各项功能逐步完善的一个过程,而农业又兼具经济、社会、生态、旅游休闲、文化传承等多重价值。因此可以说,发展多功能农业就是乡村振兴的具体实现形式。笔者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阐述多功能农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契合关系,认为对于黑龙江省这样一个农业大省,多功能农业与乡村振兴战略在发展内涵的质量要求、价值追求的多元化、发展举措的地方特色上都是高度契合的。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多功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找出其背后本质层面的原因,进而提出以多功能农业发展助推黑龙江省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2019年03期 No.123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以当涂县为例

    王小明;

    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发展得好,对一个地方乃至区域具有积极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那么县域经济如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大道至简,发展是第一要务,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提高生产力。本文以当涂县为例,从查摆问题着手,通过SWOT分析,重点从创新驱动、发展动力和破解瓶颈等方面谈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及路径选择。

    2019年03期 No.123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科社新探

  • 理论网站守正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以宣讲家网为例

    李志东;周艳;

    网上理论传播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巩固网上理论宣传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实现科学理论大众化,必须高度重视网络理论传播方式的创新,以新的传播思路和理念开创网络理论传播的新局面。宣讲家网站不断创新理论传播方式,从内容和形式、积极服务、引导舆论和协同推送等四个方面探索网络理论传播规律,准确而全面地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和党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创造较好的社会效益。

    2019年03期 No.123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基层监察体制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王士海;

    监察体制改革已进行一年有余,从组织人员到立案查案,都取得不俗的成绩。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为推动监察体制改革继续向纵深发展,基层监察体制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亟待解决。为此,笔者深入基层,就基层监察体制改革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及思考。

    2019年03期 No.123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党建园地

  • 跟进式多维度学习研究习近平党建理论

    张春国;

    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构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理论体系最关键的一步。学习研究习近平党建理论应采取跟进式多维度的方法,通过治国理政、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飞跃的学习到修改党章、修改宪法的学习,再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学习,步步深入体验到习近平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和理论创新,已经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发展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理论,实现了对党的学说的体系性创新。只有站在治国理政的高度,才能理解党的整体工作和完整学说。治国是治党的大局,治党是治国的关键。必须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里面寻找党的学说的理论框架。

    2019年03期 No.123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品格

    李成林;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她不是从来不犯任何错误,而是在于犯了错误以后,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品格,能够在自我革命中实现自我扬弃,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必须继续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9年03期 No.123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加强机关党的政治建设:逻辑、问题与路径

    汪勇;

    加强机关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理论、历史和现实逻辑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机关党的政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坚守政治定位,提高政治建设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定"四个自信",强化"四个意识",坚守政治建设正确方向;严格落实党内制度,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立场,保持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守纪律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明确职责,抓住重点,全面提升政治素养和政治能力。

    2019年03期 No.123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公共行政

  • 国内老旧小区治理研究现状与热点主题分析——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燕妮;高红;

    老旧小区是我国城市基层治理结构转型中一种特殊的社区类型,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要积极探索无物业管理老旧小区的有效治理,但由于其复杂性和特殊性,老旧小区成为当前我国社区治理的一个难题。借助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4—2018年中老旧小区治理研究领域相关的271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时区图谱和聚类图谱,以分析国内学术界老旧小区治理研究领域的演进与热点主题。目前,老旧小区治理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老旧小区概念与特点、老旧小区治理中面临的困境、老旧小区治理的政策建议;不过现有这些研究总体上理论层次比较低,缺乏有关老旧小区治理的系统性研究成果,亟待学术界在老旧小区治理研究领域的理论突破。

    2019年03期 No.123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2K]

  • 中国向北开放的战略构思

    常修泽;

    中国对外开放要"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就必须补齐向北开放的"短板"。向北开放命题的提出是基于国家战略、东北振兴以及历史、国际等四个维度。向北开放,有几条战略性大通道,概括为"四纵四横"。为进一步推进向北开放战略,需要以沿边九大口岸为新支点;抓好开放节点城市与平台建设;着力推进中外经贸结构衔接。尤其要搭建以营商环境为核心的"金三角"支撑架构,从而确保向北开放战略真正落实到位。

    2019年03期 No.123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征稿、征订启事

    <正>《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是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理论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辟有"哲学与思辨""经济探求""科社新探""党建园地""公共管理"等栏目,适宜各级宣传理论工作者,乡镇以上机关、企业的干部,党干校学员、教研人员阅读与参考。欢迎广大理论工作者不吝赐稿,同时欢迎广大读者订阅。来稿:请寄《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同时注明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及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有参考文献

    2019年03期 No.123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重温五四 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张德旺;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笔者认为,全面认识五四运动的意义,是我们今天继承发扬五四精神的前提;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和灵魂,集中体现在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强权霸权、彻底反对封建主义军阀对外妥协对内专制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意志。科学民主精神,是为反帝爱国运动提供思想资源和精神动力的新文化运动的主题。五四运动以来的百年,中国和世界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五四精神仍是值得我们高度珍视的宝贵精神财富,有其不可或缺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当代中国仍然需要五四精神。

    2019年03期 No.123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