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纯;吴淑霞;
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深刻影响着该国的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政治价值观是政治文化的核心与灵魂。中国共产党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念,兼具政治文化的共性和自身特性,是我国当代政治文化的主流载体、主流发展形态和主要成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力于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文化属性与功能,从政治文化的主体、特点和结构层次等普遍规律中研究其独特性,进而在实践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2016年06期 No.108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韩小敬;
新发展理念和《共产党宣言》有着一脉相承的逻辑关系。新发展理念是对《共产党宣言》关于社会发展规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方式决定性作用、经济全球化理论和共产党人历史使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为解决发展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分析框架,也为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指明了实践的路径。
2016年06期 No.108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令小雄;张富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国家哲学,是熔铸助推中国梦的"根与魂"。它作为引领民族复兴的"价值之翼",深度融合在"四个全面"与五大发展理念的实践进程中。核心价值观、发展理念、战略布局有机统一,互助提升,助力中国梦的伟大进程。"四个全面"与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体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全面深化改革的开放之路,深化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并链接提升价值观自信。"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要贯彻落实在实践标准、人民标准中,检验一切工作,体现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一。
2016年06期 No.108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孙艳春;宋翠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群众工作遇到许多新的问题。面临诸多新的挑战,给各级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自觉服务群众的意识,要有服务群众的超强能力,要有创新群众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2016年06期 No.108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马正立;
县域政治生态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成长的外部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成长过程具有一定影响。转型期,落后政治文化遗留、选任机制存在弊端、基层党员干部精神懈怠、利益纽带、关系失衡以及权力集中等一系列新旧问题相互交织,导致县域政治生态系统存在恶化趋势,县域政治生态不良成为基层党员干部成长的现实障碍。考察县域政治生态不良的影响因素,通过搭建文化体系建设平台、完善基层党员干部任用机制、探索党性教育行动路径、推进县域政治生态法治化和县域政治改革创新、治理"一把手"综合症状等方式,从源头上重构廉洁县域政治生态,为基层党员干部成长搭梯。
2016年06期 No.108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李威;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高压态势不松、力度不减,"不敢腐"的威慑作用逐渐显现,有效遏制了腐败行为的发生。但是,一些基层干部"不想腐"的思想自觉尚未完全形成,"微腐败"在一些地区不同程度的存在,不仅严重侵害了群众的根本利益,也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直面"微腐败"危害,分析其形成原因,研究对策进行有效治理,形成基层反腐的强大合力,才能不断铲除"微腐败"滋生的土壤,不断增强群众对正风反腐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2016年06期 No.108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