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厚翠;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是我国实现城市治理模式转型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选择,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要求。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要遵循“以人为本、为民导向”“资源整合,集约协同”“政府引导,多元参与”等原则。近年来,全国各个城市在统筹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存在“信息基础设施仍需完善,安全防护体系有待增强”“数据统筹工作仍需加强,数据治理工作有待强化”等困境。我国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实现路径主要有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全面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水平、深度拓展智慧场景应用领域、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发展规模、提升城市社会治理韧性水平、构建区域协同管理创新格局、构筑数字信息安全防控体系等。
2025年02期 No.158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 周济南;
韧性治理为规避数字时代基层治理中所衍生的潜在风险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成为创新基层治理和提升治理效能的时代面向。与刚性治理相比,韧性治理强调多元协同,内外联动和双轨运行,以制度韧性、结构韧性、技术韧性和文化韧性为实践机制,推动了基层治理的价值取向由“机械效率”向“社会效率”的转变。然而,在基层治理场景中存在技术嵌入与制度吸纳的错位、数字理念与治理结构的背离、整体赋能与技术赋权的欠缺、社会资本与数字素养的缺失等主要困境,使韧性治理理念悬浮于实践之上,降低了治理效能的系统提升。为此,“以构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为前提,提升制度韧性”“以调试治理主体角色为举措,提升结构韧性”“以技术赋能治理为导向,提升技术韧性”“以增量社会资本为保障,提升文化韧性”等为主要路径来纾解,旨在强化韧性治理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中的作用。
2025年02期 No.158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0K] - 俞苏平;
基层治理具备完整独立界面特征,而“数字悬浮”现象入场对基层治理转型产生结构性影响。基于杭州市F区未来社区“数字驾驶舱”界面特征与实践动态,分析基层治理“数字悬浮”现象,其产生的根源在于治理主体认知偏差导致数字治理悬浮于基层实际,数字的显性特质造成数字治理悬浮于社会隐性需求,数字执行环境扭曲导致数字治理悬浮于治理应用场景。基层数字治理应建立数字为民的评价体系、助力基层减负纾困、动态优化数字应用场景。
2025年02期 No.158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