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访问量:35614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生成·特质·路径: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生态文明的三重理路

    蔡华杰;赵璐凡;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涵丰富,在其元概念下又衍生出许多子概念。在新时代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在“传统”与“现代”中共同塑造中华文明整体。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生态文明,从生成逻辑上看,中华民族现代生态文明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化与拓展,它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也是针对新时代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积极探索与有效答复。从理论特质上看,中华民族现代生态文明具有和谐性和人民性、传承性和创新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从路径探索上看,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系统实现生态治理;二是要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三是要大力发扬历史主动精神,避免落入西方陷阱等方式,不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生态文明。

    2025年02期 No.158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哲学与思辨

  •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科学内涵、理论渊源与“新”之所在

    戴春勤;胥萌;

    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向人类社会贡献的全新文明成果,生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正确把握现代化规律、科学认识中国自身国情,提出的凝结着共产党人伟大智慧的新话语;是秉承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念与理想目标,展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视角;是以其自身的价值理念与现实成就超越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窠臼与局限的新样态。从不同角度明晰涵盖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新视角,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康的人类文明和自由幸福的人类共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5年02期 No.158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5K]

经济探求

  • 普惠金融背景下优化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策略研究

    何瑶;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金融服务模式,核心理念是利用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的信用,通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解决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信用不足和抵押物缺乏的问题。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供应链金融在助力产业链协调发展、推动商业银行普惠业务转型升级、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供应链金融发展背景、模式、风险防控等方面的论述,提出推进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具体对策建议。

    2025年02期 No.158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科社新探

  • 论新时代大中小学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建设

    刘丽娟;陈志男;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推进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选择,是中国式现代化人才培养的价值遵循、公平正义社会环境建设的价值基础、公民内在素养提升的价值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关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学校是铸魂育人的主要场域,在分析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衔接、教育内容渐进、教育资源共享等制约因素基础上,深化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机制研究、构建一体化建设的指标体系、形成一体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2025年02期 No.158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 引领式回应:驱动回应型政府工作的新模式——以浙江省S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为例

    杨晓辉;

    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应对民众诉求和意见时展现出更加积极的姿态,不再仅仅是被动响应,而是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引领了整个回应流程的走向。以浙江省S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为例,分析了“引领式回应”视角下票决制的作用机制。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运作体系体现了“引领式回应”的系统性特征,人大主导项目征集和提出并积极推动票决制工作向两端延伸体现了“引领式回应”的引导性特征,提高代表和群众参与的广度、深度、便捷度体现了票决制中的民意引领。同时,票决制工作中存在的项目征集的参与度不够广、候选项目协商审议不够充分深入、对项目实施的监督还不够专业和精准、满意度测评指标量化度不够等问题,正是“受理式回应”模式遗留的弊端。因此,建议票决制的工作思路要从“受理式”向“引领式”转变,把民众当作参与方,加强“引领式回应”的超前性、系统性、引导性,推进民生实事票决制工作。

    2025年02期 No.158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党建园地

  • 党建引领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机制创新与路径构建

    朱雪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基层治理单元趋于复杂,而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是基层复杂治理单元的典型代表之一。实践表明,基层党组织已经成为推动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实现有效治理的重要力量。然而,基层党组织在赋能复杂治理单元治理提质增效的同时,仍然面临着治理价值冲突、结构松散、部门壁垒、要素分散、主体不明等问题,给基层治理现代化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面对基层治理较为复杂的新局面,具备稳定性、可抗逆性、能动性、整体性功能的韧性治理模式逐渐成为基层治理尤其是复杂治理单元实现高效治理的新路径。

    2025年02期 No.158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公共管理

  •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

    胡厚翠;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是我国实现城市治理模式转型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选择,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要求。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要遵循“以人为本、为民导向”“资源整合,集约协同”“政府引导,多元参与”等原则。近年来,全国各个城市在统筹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存在“信息基础设施仍需完善,安全防护体系有待增强”“数据统筹工作仍需加强,数据治理工作有待强化”等困境。我国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实现路径主要有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全面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水平、深度拓展智慧场景应用领域、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发展规模、提升城市社会治理韧性水平、构建区域协同管理创新格局、构筑数字信息安全防控体系等。

    2025年02期 No.158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 迈向韧性治理:数字时代基层治理主要困境的破解之道

    周济南;

    韧性治理为规避数字时代基层治理中所衍生的潜在风险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成为创新基层治理和提升治理效能的时代面向。与刚性治理相比,韧性治理强调多元协同,内外联动和双轨运行,以制度韧性、结构韧性、技术韧性和文化韧性为实践机制,推动了基层治理的价值取向由“机械效率”向“社会效率”的转变。然而,在基层治理场景中存在技术嵌入与制度吸纳的错位、数字理念与治理结构的背离、整体赋能与技术赋权的欠缺、社会资本与数字素养的缺失等主要困境,使韧性治理理念悬浮于实践之上,降低了治理效能的系统提升。为此,“以构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为前提,提升制度韧性”“以调试治理主体角色为举措,提升结构韧性”“以技术赋能治理为导向,提升技术韧性”“以增量社会资本为保障,提升文化韧性”等为主要路径来纾解,旨在强化韧性治理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中的作用。

    2025年02期 No.158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0K]
  • 数字悬浮何以破解:基层数字治理的实践困境及其应对——基于杭州市F区未来社区“数字驾驶舱”的观察

    俞苏平;

    基层治理具备完整独立界面特征,而“数字悬浮”现象入场对基层治理转型产生结构性影响。基于杭州市F区未来社区“数字驾驶舱”界面特征与实践动态,分析基层治理“数字悬浮”现象,其产生的根源在于治理主体认知偏差导致数字治理悬浮于基层实际,数字的显性特质造成数字治理悬浮于社会隐性需求,数字执行环境扭曲导致数字治理悬浮于治理应用场景。基层数字治理应建立数字为民的评价体系、助力基层减负纾困、动态优化数字应用场景。

    2025年02期 No.158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6K]

东北抗联研究

  • 东北抗联精神解析:形成·内涵·价值

    韩忠全;孙立鑫;

    东北抗联精神是具有地域特色和鲜红底色的具体革命精神形态,能够激发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投身东北振兴与强国复兴的行动。从日寇侵略东北、马克思主义在东北传播、中国共产党领导三个方面揭示东北抗联精神的起源与演进,从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要旨包括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三个维度诠释东北抗联精神内涵要义;从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滋养,是引领新时代好青年价值取向的一面旗帜三个角度阐释东北抗联精神的价值意蕴,以期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提升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年人的精神素养。

    2025年02期 No.158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