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东冬;
随着全球风险社会的来临,社会风险治理面临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双重挑战。从文化韧性视角,系统探讨其在社会风险全周期中的运行逻辑,为突破社会风险治理刚性局限提供新的研究范式。文化韧性在治理实践中面临代际传承断裂、价值范式冲突、制度协同困境、量化评估缺失、文化安全危机等困境。基于此,研究构建五维协同治理框架,将价值引导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制度保障机制、技术创新机制、效能迭代机制有机贯通,为提升社会风险治理效能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2025年04期 No.160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4K]
- 赵海艳;任志国;
随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体系的日益完善和基层协商民主实践的不断丰富,基层协商治理成为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方式。当前基层协商治理实践形式日益多样,但暴露出协商随意性、工具化倾向、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阻碍了基层协商治理可持续发展。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的理想预设和治理实践的运行偏差源于基层协商治理制度缺乏统筹、基层协商治理结构不合理、基层协商治理机制不健全、基层协商治理文化缺失。要通过统筹基层协商治理制度构建、优化基层协商治理结构、规范基层协商治理运行机制、培育基层协商治理文化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推动基层协商治理可持续发展,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2025年04期 No.160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 李鹏飞;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高速推进的背景下,一方面,城市发展和人口虹吸效应催生公共配套设施扩建需求;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的考核压力也推动地方政府落地重大公共项目。诸如垃圾处理厂、核废料处理厂、PX化工园区等公共设施虽然具有普惠性社会效益,但因其空间集聚特征对毗邻居民产生次生性环境影响,直接削弱附近居民生活质量和环境安全保障,由此形成具有空间排他性的“邻避现象”(Not In My Backyard),进而引发冲突。此类冲突不仅导致重要公共项目陷入选址困境,掣肘城市经济发展,更加剧社会治理风险。在“公共价值”视角下,应从促进公共价值融合、构建风险治理体系、完善利益补偿措施、优化居民参与机制、建立应急管理体系等维度有效治理邻避冲突,以期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感。
2025年04期 No.160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